4 处理流程和构筑物


4.0.1 医院污水处理的流程应根据医院的类型、污水排向、排放标准的要求,按下列原则确定:
1 经处理后的医院污水排入有污水处理厂的市政排水系统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规定的三级标准和现行国家标准《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GB 18466的规定;
2 排入未设置污水处理厂的市政排水系统、地面水域时,应根据污水受纳水体对生物学指标和有关理化指标的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规定的一级或二级标准的要求。
4.0.2 医院污水处理流程及构筑物的设置位置宜充分利用地形,采用重力排放。
4.0.3 当采用一级处理流程时,医院污水应与职工生活区污水、雨水分流,仅对医院污水进行消毒处理;当采用二级或深度处理流程时,根据需要,职工生活区污水可与医院污水合流进行处理,但厨房污水必须设置隔油井(池)。
4.0.4 医院污水处理可选择下列流程:
1 一级处理工艺流程:
1)重力自排式:



4.0.5 医院污水处理设施中应设置事故处理设备,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中型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医院污水处理构筑物(如调节池、生物处理构筑物,沉淀池、消毒接触池等)应分两组,每组按50%的负荷计算。
(2)小型医疗卫生机构的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设置事故超越管道或维修时采取的措施,且必须保证消毒效果。
4.0.6 污水在化粪池中的停留时间不宜少于36h。污泥清掏周期为1年。
4.0.7 提升式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设调节池,其有效容积宜为5~6h污水平均小时流量,
4.0.8 消毒接触池的容积应考虑最大小时水量和接触时间等因素,经计算确定。
1 以氯为消毒剂时,污水在消毒接触池中的接触时间和余氯量应按表4.0.8确定;

污水在消毒接触池中的接触时间和余氯量

2 当流程为重力自排式时,污水量应按最大小时污水量计算,
3 当流程中采用污水泵提升时,污水量应按水泵实际小时排水量计算。
4.0.9 以氯为消毒剂的消毒接触池的构造,应按下列要求设计:
1 消毒接触池应加设导流板。
2 消毒接触池的水流槽宽度和高度比不宜大于1:1.2,长度和宽度比不宜小于20:1。
3 消毒接触池出口处应设取样口。


条文说明

4 处理流程和构筑物

4.0.1 本条文为确定医院污水处理级别的原则。由于医院的耗水量相当于居民耗水量的4~6倍,因此,医院污水中理化指标比居民区排出污水的污染浓度要低得多。医院排出的污水与居民区排出的污水的最大的差异是生物性污染严重。故对排放到有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城市下水道的医院污水,以解决生物性污染为主,可以采用一级处理。如果医院污水是排入地面水域,或无污水处理厂的市政排水管道,则应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的要求,对污水的生物性污染、理化性污染及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全面处理,并据此决定其处理级别。
4.0.3 选定医院污水的处理级别,主要根据污水排向、受纳水体对排出污水水质的要求以及污水量和消毒剂的价格等因素确定。在一般情况下,污水排入设有污水处理厂的城市下水道,并采用廉价的消毒剂时,可采用一级处理流程,此时,处理医院污水应将生活区污水、雨水分流。如果污水排入地面水域,或未设置污水处理厂的下水道,生活污水的理化指标也会超过标准,须与医院污水同时进行处理,此时应采用二级或多级处理流程。因此生活污水应与医院污水合流,但与雨水分流。
4.0.4 本条根据我国几十年来医院污水处理的经验和数百项工程的验收监测资料,并参考国外资料,提出了排入市政管道的两种“一级处理工艺流程”。参考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 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14和工程实例及国外资料,提出了排入地面水域的“二级处理工艺流程”和“深度处理工艺流程”供设计人员参考。2003年5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有关引起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稳定性和耐受力的第一份数据报告称:“一些普通的消毒剂(包括10%的次氯酸钠溶液)能在5min内杀死“非典”病毒,56℃以上高温在半小时内杀死病毒。”这说明我国多年采用的工艺流程,完全适用于包括“非典”在内的各种病菌、病毒。
各种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可按下列数值确定;
1 沉淀池;
1)沉淀时间:1.5~2.0h。
2)沉淀效率:BOD5为10%~15%;SS为20%~30%。
3)沉淀池每人每日污泥量(干物质),按14~27g/床·d计。·污泥含水率按95%~97%计算。
4)污泥区容积按2d污泥量计算。采用机械排泥时,可按4h污泥量计算。
5)有效水深;2.5~3.5m。
6)表面水力负荷:1.0~2.0m3/m2·h。
7)对于斜板/管式沉淀池(逆向流时)
a.斜板/管垂直净距:80~100mm。
b.斜板/管斜长:1.0~1.2m。
c.斜板/管倾角:60°。
d.表面负荷;2.5~3.5m3/m2·h。
e.斜板/管区上部水深:0.5~1.0m。
f.底部缓冲层高度;0.5~1.0m。
2 调节池;
调节池的功能是调节处理水量和水质的不均匀性。据北京市医院污水污物处理技术协会与北京市双环建筑水处理技术开发公司对多项工程进行的监测,医院的高峰负荷出现在每日的8时左右。其小时最大耗水量最高可达每日耗水量的1/7,且污水最高污染浓度往往在耗水量最高的时段出现,故在流程中设置调节池可大大降低处理设备的容量和电耗。
3 采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生物处理池;
1)容积负荷:1.0~2.0kgBOD5/m3·d。
2)污泥负荷:0.2~0.5kgBOD5/kg·MLSS·d。
3)水力停留时间:2~3h。
4 过滤罐/池:
1)滤速;8.0~10.0m/h。
2)滤料层厚:800~1000mm。
3)石英砂滤料粒径;0.5~1.2mm,不均匀系数K80<2.0。
4)反冲洗强度;14~16L/m2·S。
5)反冲洗时间:6~8min。
6)过滤周期:8~16h。
7)采用压力罐时,其直径不大于3.0m。
4.0.6 经北京市医院污水污物处理技术协会和北京市双环建筑水处理技术开发公司调查发现,病人新排出的粪便呈颗粒或块状,飘浮在化粪池水面上,一日以后则陆续沉入化粪池底。当粪便呈颗粒或块状时,对其投加消毒剂很难达到消毒的目的。为了使粪便在进入污水处理构筑物前进行沉淀和厌氧发酵以提高消毒效果,因此有必要在污水处理系统中设置化粪池。加长医院污水在化粪池中的停留时间,是为了使污水在化粪池中充分沉淀、腐化,以便于进一步处理。本条系根据《建筑绐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4.8.13条而确定。
4.0.8 在设计传染病医院、结核病医院、综合医院等污水处理工程时,应注意杀灭各种病菌、病毒,尤其是各种肠道病毒、芽孢所需要的投氯量、余氯量和所需要的接触时间。本条摘自《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4.0.9 本条是为了提高氮与污水的接触效果。据测定,消毒接触池在本条文推荐的尺寸比例下,污水在池中的流动接近于推移流状态。

目录导航